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自然环境

伊克昭盟形成条件

发表时间:2017-04-12 19:16:37来源:伊克昭盟志 保存打印关闭

一、气候条件

伊盟深居内陆,海洋气流的影响微弱,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寒漫长,达181天,而夏热短暂,寒暑变化剧烈,冬夏气温相差悬殊,各地平均温差32℃以上。冷暖更替的春秋季节,春温骤升,秋温剧降。春季气温以每月平均79℃的速率迅速回升;而秋季气温则以每月89℃的速率迅速下降。各地气温日较差大,一般都在1116℃。在土壤形成发育的过程中,寒暖季节和昼夜之间的温度剧变,岩石的“机械分化”、“崩解”作用进行强烈,而岩石经风化后的残积物即土壤母质的化学变化破坏作用极其缓慢。这是伊盟境内风成砂性母质发育的风沙土之所以广泛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

在气候条件中,降水和气温对土壤的形成都具有最普遍的意义。伊盟地域辽阔,大陆性气候显着,降水少而集中,风大干旱,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至西北,由400毫米到200毫米循序递减。与降水蒸发相关的湿润度分布也基本循此规律,自东南0.3至西北递减为0.1。由于热量的纬向性和降水的经向递减性相互交织作用,形成了由东南至西北依次排列的栗钙土、棕钙土以及少量灰漠土和灰钙土等四个地带性土类。

二、母岩与母质条件

母岩的风化物称为母质。母质的理化性状既直接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关系到土壤中物质的存在状态和转化状况,从而对土壤的发育、性状、质地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伊盟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堆积巨厚。三迭纪地层的早、中、晚层,其堆积厚度分别在100300米之间。所以形成土壤母质的母岩主要是由灰白、绿灰、紫红、砖红、黄褐和黄绿等不同色调的砂岩、泥质砂岩、泥岩、页岩、粉砂岩等侏罗纪、白垩纪的湖河相沉积岩层构成。地层资料表明,中生代广泛分布有湖泊、沼泽和河流。地形低洼平坦,气候炎热湿润。新生代第三纪地层因自然界的不断夷平、剥蚀,未能保存下来。但局部地区下陷,沉积了一套湖泊的棕红色、绛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到第四纪时,这里的地层继续稳定缓慢上升。但也有局部下沉,接受了风成和水成的黄土堆积以及风成沙的沙漠层,为风沙土的广泛分布提供了物质基础。

伊盟中东部的准格尔旗、东胜市、伊金霍洛旗和达拉特旗的梁外地区,成土母质属于砂砾岩类风化物和马兰黄土的风积沙母质,土壤质地轻并夹有砾石。土壤淋溶作用强,钙积层明显,层位高,具有栗钙土的基本性状;鄂托克前旗西南部土壤母质以沙黄土为主,下为钙积层,地表有浮沙覆盖,具有灰钙土的基本性状;杭锦旗西部、鄂托克旗西北部,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砾砾岩类风化物,富含碳酸钙,地表往往有浮沙覆盖,剖面中下部有不明显的碳酸钙积聚,具有灰漠土的性态特征。

三、生物条件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不同的植物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方式不同,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差异。

伊盟境内随着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植被类型也从干草原逐渐向荒漠草原过渡。伊盟虽然处于草原地带,但由于毛乌素和库布其两大沙漠的不断扩大,因此地面广泛覆沙,未覆沙部分又多是低平“滩地”。全盟绝大部分地面分布的是沙生植被、草甸植被等隐域性植被。全盟计有沙生植物17种。沙生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育了适应风沙土壤生活的各种形态和生理特征,同时也促成风沙土壤的进一步形成。

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沟谷阶地、封闭洼地、沙丘间低地以及湖滨地的潮土、盐土,因地势相对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在干旱气候下,土壤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适应盐生及耐盐植物生长。

草甸植被多分布于地下水位小于2米,地表经常湿润的滩地上。也加剧土壤的湿化。

干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和荒漠灌丛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依次过渡,与地带性土壤栗钙土、淡栗钙土、棕钙土、淡棕钙土、淡灰钙土、钙质灰漠土等土壤亚类的依次分布规律相一致。

四、地形条件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虽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但它直接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地形既支配着地表径流,也影响到地下水的活动和地表温度的差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水、热条件再分配的作用。

伊盟北部黄河平原区和中东部丘陵沟壑区的沟谷阶地,由于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有灌溉条件,垦殖较早,为灌淤潮土的形成发育提供了条件。西部波状高原的平缓梁与梁地间的开阔洼地上,地形所引起的降水再分配,使地下水位升高,并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泊周围地表积聚了大量盐分,从而发育了草甸盐土亚类。东南部边缘地区的梁地因长期遭到严重水蚀,丘陵顶部覆有黄土或黄土状物质,黄土状物栗钙土和黑垆土型栗钙土得到发育。

此外,地形发育对土壤发育也有深刻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它直接影响到土壤的侵蚀与堆积过程以及引起水文状况和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全盟的地形由南北向中部不断隆起,中间形成了一条脊线,夏季阻挡了东南季风北进,造成了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栗钙土带的腐殖积累一般可达2030厘米,腐殖质含量平均为0.6993%,而棕钙土的腐殖层厚度仅为20厘米左右,腐殖质含量平均为0.6564%,比栗钙土分别减少了10厘米厚和0.0529%。显然,地形的变化对土壤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

五、人类活动影响

伊盟境内许多汉、唐城堡的残垣尚可见筑城取土都是黑垆土。但经过几次较大的垦殖活动之后,土壤沙化现象日趋严重。

灌溉失控,用水过量,致使潮土向盐化潮土发展。

滥牧、樵采也可使土壤沙化。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