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图像鄂尔多斯 > 人物

贺希格巴图

发表时间:2018-06-27 11:34:55来源:百度百科 保存打印关闭

12.供稿-鄂尔多斯市-图像鄂尔多斯-人物-贺希格巴图.jpg 

翻开鄂尔多斯的历史,十七世纪初叶,乌审旗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他就是萨囊彻辰。他是升起在鄂尔多斯的一颗文化巨星,成了鄂尔多斯人的骄傲。
进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乌审旗又出了一位文化名人,他就是贺希格巴图。是一位草原杰出的诗人。
贺希格巴图出生在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父亲是普通牧民。由于家境清贫,从小没有享受到启蒙学习的权利,就被家人送到萨囊彻辰的后裔家放牧。但从小很懂事的他,深知学文化的重要,渴望学习文化。大约是10岁时,他搜寻可作启蒙读物的书以便自学,偶忽得到一本手抄本的书,如汉文的《三字经》,或者是藏满文字的手抄本,都被他当成宝贝,利用放牧的空隙自学。他硬是凭着自己顽强的自学精神,渐渐掌握了蒙文和汉文的基础知识。从此,他又以浓厚的兴趣搜集和学习蒙古族的民间故事、传说,他还不断学习民歌,研究民间诗词。
蒙古族民歌的叙事性、民歌词汇的优美、节奏、和谐等的特色,这些都给贺希格巴图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就是优美民歌启迪了他的灵感,激发了他创作的极大兴趣,让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据策·哈斯毕力格图研究证实,贺希格巴图从14岁起就步入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在一年正月的开印大会上,他当着许多王公仕官们挥笔写就了《高高的蓝天》,引起到会人的极大兴趣。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就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下了许多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好诗。但因当时的条件限制,他的诗无处发表,又没有条件结集成书,只能是传抄。很幸运的是,草原上有一位十分关注贺希格巴图诗歌的好心人,他就是策·哈斯毕力格图。他搜集和整理出版了蒙文版的《贺希格巴图诗集》,这才让人们见到贺希格巴图的诗歌。之后,葛云鹏先生又精心翻译成汉文,让贺希格巴图走出草原,成了大众可以了解的诗人。诗集所载诗歌就有50多首。有多少散失了,谁也无法知道了。

贺希格巴图的诗产生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蒙古族传统诗歌的印痕,也看到了时代发展,汉、蒙、藏等多种文化的融合和影响,他的诗是承前启后的。但更多的还是继承和发展了蒙古族诗歌创作的特点,而且又融进了他个人创作的风格和个性。我们举个例子吧:

各色的鲜花开放在嫩草丛中,我的珠刚,

思念的心情体现在南柯梦境,我的珠刚。

美貌和丽姿都属于你呀,我的珠刚,

怎叫人耐得住这寂寞冷清,我的珠刚。

他还在《大嘴诺日布》这首诗中,同样重复了龟孙子这样一个尾句,很特别,也有味道。

贺希格巴图晚年,他的生活比较平静,年轻时的激情归于沉思,此时他没有忘记自己幼年时的承诺,他要为草原上的孩子们写一点可做启蒙读物的读本。他多么想让草原上的孩子都能念书,成为有文化的人,他开始写作《浅意词汇》、《三国纲要诗》、《良言百段诗》、《古今宝史纲》等。这些诗句子短,类似三字经,但又不是三字经,而且又押韵,朗朗上口,很适合少年儿童读。从内容上说,哲理性很强,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贺希格巴图的诗是留给鄂尔多斯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应当珍视它。发扬、继承、光大这一份文化遗产,对于繁荣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