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风土人情 > 民族宗教

蒙古族风俗

发表时间:2018-04-16 17:25:44来源:《伊克昭盟志》(六)(卷四十 第一章 第二节) 保存打印关闭

         境内蒙古族人民沿袭鄂尔多斯古老的习惯,特别注重礼节。客人来临,主人要出门迎接。见面时相互问好,接马让路。进屋后请客人以年龄、辈份的大小,从正位到侧位,依次就坐,然后行施各种礼仪。

1.献“哈达”

哈达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哈达中有的是用细缎布做成的,有的是用丝棉制成的,颜色以银灰色较多,也有白、黄、蓝色的;哈达的长短、宽窄不等,一般在1-2米,也有3.3米多长的,这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大哈达。递(献)哈达是鄂尔多斯蒙古族迎接客人、馈赠礼品、逢年过节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要庄重、大方,有时还吟唱各种吉祥如意的祝词及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赠哈达的方法是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者,用张开的双手捧着恭敬地递上。一般情况下,接受哈达的人,应将接到的哈达调转折叠口,还给主人。

2.敬“鼻烟壶”

有客人来家中,主人家男女老少必先取出各自随身携带的鼻烟壶,由年长者开始,依次递给来访的每位客人。客人接住主人的鼻烟壶后,按理应将自己随身带来的鼻烟壶同时递到主人手里。相互交换鼻烟壶后,各自打开对方的鼻烟壶盖,将里边的鼻烟取出少许,轻轻闻一下,按原样把鼻烟壶归还原主。敬鼻烟壶时,如果客、主双方年龄相仿,只是相互交换鼻烟壶后,嗅一嗅,将鼻烟壶归还各自的主人即可。如果客主中一方是长者,则让长者先就座,晚辈就地站立,相互交换鼻烟壶,待长者嗅过鼻烟后,年小的不嗅鼻烟,而把鼻烟壶微微举过头顶,双手恭敬地捧还长者,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和聆受长者对自己的关照。如果是同龄妇女之间敬鼻烟,一般不嗅鼻烟,只是将对方的鼻烟壶接住后,慢慢躬身,轻轻地在自己的前额上碰一下,然后归还原主。如果是特别敬重的长者来临,则将自己的鼻烟壶盖打开一半,左手扶着,右手恭敬地递上去。

鄂尔多斯蒙古族中,一般家庭都准备两种鼻烟壶。一种是专为出门和待客时使用的,另一种是在家和在比较隆重的场合下使用的。前一种鼻烟壶大多小巧玲珑,精制美观,携带方便;后一种鼻烟壶则壶体较大,庄重大方。

鼻烟壶不但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礼仪工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和心爱的珍贵物。鼻烟壶的结构一般是由壶体、壶肩、壶颈、壶勺、壶盖组成。造型上有圆的、扁的、方的、多面体的。在圆的里边又有扁圆、桃圆、蛋圆、滚圆的。鼻烟壶的质地有很多种类,有钢的、木头的、桦树皮的、骨头的、细瓷的、翡翠的、玛瑙的、琥珀的、玉石的、水晶的、青金石的,也有金、银制成的。在外表装饰上,精雕细刻,美丽如画。雕琢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珍禽异兽,飞龙奔马,应有尽有。

3.献“德吉”

鄂尔多斯蒙古人将食品的第一口、饮酒用茶第一口均称之为“德吉”。“德吉”蒙古语,意为“圣洁”。

当家中有客人与主人共同进餐时,无论是喝茶、饮酒,还是吃饭,主人家的小辈们向客人恭恭敬敬地奉上“德吉”,然后很客气、很礼貌地说道:“请您用德吉。”客人食用德吉后,其余的人方可动碗筷。或者是当着客人的面从食物、美酒中各取少许,向天扬洒,以示将神圣的“德吉”贡献给上苍。

假如来客是年轻人,当他接受主人家的“德吉”后,不是首先自己享用,而是忙于给这家的长者倒茶、斟酒,以示谦虚、敬重老人之意。然后在该家长者的一再劝请下,才动碗筷。

如果家中无客,“德吉”应该由本家中的长者享用。

有的家庭则将“德吉”献于已故长者的遗像前,以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

4.敬酒

斟酒敬客,也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鄂尔多斯蒙古人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来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敬酒仪式通常是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敬酒歌,款待客人,表达自己的好客与热情。

5.泼洒礼

祭奠或日常生活中,向上天洒祭供品。右手五指合拢,用无名指蘸在酒或奶中,伸出来向上弹出,是为泼洒礼。

6.涂抹礼

祭奠仪式或日常生活中,用于对物品表示珍爱之意的礼仪。“珠拉格”节进行对骏马的涂抹,新包落成之后对新蒙古包的涂抹等等。

7.请安

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无论男女,见面都要问安,互致词曰:“阿门德。”否则为失礼。

如遇尊者、长辈,则首先要请安。骑马者要先下马,坐车者要先下车,以示尊敬。见面屈双膝。对年长者都称“您”。走路、上车、进门、入座等,一定让尊者、长辈、老人领先,对尊者、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只能呼尊称。